2015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粮改饲”试点工作,以全株青贮玉米为重点,推进草畜配套,将单纯的粮仓变为“粮仓+奶罐+肉库”。随着补贴逐年增加,至2017年,中国完成“粮改饲”面积1334万亩。
“粮改饲”就是将粮食作物改种为饲料作物,也指调整玉米种植结构,大规模发展适应于肉牛、肉羊、奶牛等草食畜牧业需求的青贮玉米。
实践证明,“粮改饲”拉动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畜牧业提质增效,传统的“粮、经”二元结构,正加快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
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标志之一的“粮改饲”,给田野带来怎样的变化?7月中下旬,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前往“粮改饲”推广工作取得良好进展的黄冈等地一探究竟。
机械穿梭:分分钟采收一大片
玉米不用掰,连秆带叶齐根收割。机器轰鸣声中,青纱帐里整株整株的玉米被割倒粉碎,碎块通过收割机料口,源源不断扬进紧跟收割机行进的一辆厢式货车的车厢里。
7月18日,蓝天白云下,黄州区堵城镇堵城村。2018年湖北省粮食作物高效模式集成示范推广项目青贮玉米试验田里,黄州区恒金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两台联合收割机和多台运输车往来穿梭,将一行行嫩绿的全株青贮玉米采收。
“要不了两天时间,600亩全株青贮玉米就采收完了,省事省心。”合作社法人胡金明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青贮玉米生长期一般为3个月,比常规玉米差不多早一个月采收,当天采收的青贮玉米是4月中旬用机器播种的,从种下土到采收,90多天,“老了不行,营养差一点;嫩了也不行,没有淀粉”。
“青贮玉米收购价每吨400多元,一亩地产量2.5吨至3吨。”胡金明算了笔账,种植青贮玉米,一亩地租金330元,肥料、种子、农药和人工等投入约300元,收割费用40元/吨,运输费用25元/吨,算下来,每亩有不少的赚头;而常规种植,“投入差不多,一亩玉米籽粒能卖到1000元就很不错了”,收益相对较小;至于种甜玉米,“行情波动则比较大”。
“青贮玉米可轻松种两季。放在以前,种两季青贮玉米,还种一季青贮小麦。为保证品质,现在在黄州一带,基本只种两季青贮玉米。”
胡金明最早于2008年就开始发展青贮饲料,如今从种到收,全程几乎都是机械作业,“一台机器的收割量,相当于100多个人工”。合作社不仅流转3000亩地,还托管了6000亩地种植青贮玉米。
“农业也要‘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黄州区农业局干部汪品三现场介绍,近年来,中国粮食产量连续增长,国内粮食供需出现了生产量、进口量、存粮量“三量齐增”新形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成为一种趋势,在此背景下,推出了“粮改饲”。
黄冈“粮改饲”进展顺利。今年除黄州区青贮小麦、玉米种植面积达到4万亩外,武穴市青贮小麦、青贮玉米等作物面积也有所增加,黄梅县在以往种植棉花、大豆的旱地和地势较高的水田大力发展青贮玉米,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含复种)可达6.5万亩。
除了黄冈,我省襄阳、潜江等地,“粮改饲”推广工作均取得进展。十堰市房县,今年不仅扩大饲料玉米种植面积,还将“粮改饲”与扶贫紧密联系,鼓励贫困户种植。
年初数据显示,目前全省“粮改饲”面积已突破100万亩,青贮饲料除本省外,还外销福建、广东、甘肃、江苏等地。
种养收一体:成本低不受制于人
据介绍,青贮玉米等青贮饲料营养丰富,适口性强,已广泛用于奶牛、肉牛等养殖,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胡金明的合作社采收的青贮玉米,被运到了几里外的梅家墩牧业有限公司。
过磅之后,一车车的青贮玉米碎块原料,倾倒进了发酵室,密封发酵40天后,便可喂养牛了。
“公司现有500多头奶牛。自己种的1000亩青贮饲料远远不够,所以还需要大量收购。”公司负责人张晓华介绍,从2009年开始,奶牛喂养青贮饲料。公司现拥有8个发酵室,可以存放一年的量。
“相比较而言,自己种的青贮饲料喂牛成本更低,而且,牛粪还可作肥料,循环利用,从而形成了种、养、收一体的发展模式。”张晓华透露,公司为降低成本,明年打算再种一些苜蓿,增加饲料品种。
“为什么要搞粮改饲种植结构调整?一方面因玉米供给过剩,面临调整,一方面也是优质饲料缺乏,每年需要大量进口。”随行的黄州区农业局干部汪品三说,与传统饲料相比,饲喂青贮饲料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能有效解决冬季青饲料不足问题。“粮改饲有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种植养殖户收入均大幅提高,乳畜产品产量、品质全面得到提升”。
限制条件多:找好销路再种植
“粮改饲”要求以养定种,需要集中连片种植,机械化收储,集约化经营。
黄州区堵城镇叶路洲江滩上,豪情青饲料种植合作社流转易被水淹的滩地2400多亩,种植的第一茬全株青贮玉米已收割完毕,第二茬又已有十几厘米高,长势喜人。
合作社负责人汪自力,52岁,早年在外做生意,2001年回到黄州,承包滩地种小麦、芝麻。2008年起,黄冈大力发展奶牛养殖,大的奶企相继入驻,他敏锐地捕捉到商机,于2009年开始发展青贮饲料,规模越来越大,业务延展到了襄阳以及河南、福建、广东、江苏等地。
“发展青贮玉米确实省事,收益也更好,但有很多限制条件。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有订单,如果没找好销路,盲目种植,最后可能血本无归。”汪自力说。
黄州区农业局干部汪品三也表示,发展青贮饲料,确有很多限制。他说,青贮饲料不择地,滩地都可种植,但产值不高,适合规模化种植,“小打小闹”成本也就高了,难赚到钱;适合机械化种植,一个人就可种几千亩,不需要仓库,一收就拉走了,但机械难作业的坡地不太适合;最好的模式是种养结合,自产自销。
据悉,在粮改饲试点过程中,中国内有些地方出现了玉米青贮技术推广和服务不够,饲草种植、收割、加工机械不足,收储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等问题,相关解决之道正在积极探索之中。
新闻检索
推荐阅读
福建傲农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石亭镇兴亭路和宝莲路交叉处, AONONG
© 2011-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1012412号-1